飞跃实践团用实际行动改善社区环境
2025 年 7 月 15 日-25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飞跃实践团志愿服务队以“清洁家园,共创文明”为主题,组织志愿者在文昌里辖区内开展社区卫生清扫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分成多个小组,分别前往社区主干道、居民楼前后、休闲广场及绿化带等区域开展清扫工作。夏日的高温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志愿者们手持扫帚、铁锹、垃圾袋等工具,分工协作,干劲十足。有的弯腰清扫路面上的烟头、纸屑和落叶,有的清理墙角和绿化带里的杂草与杂物,还有的专门负责将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分类打包,确保垃圾得到规范处理。在清扫过程中,志愿者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即使是藏在石缝里的碎屑也细心清理干净。一位志愿者表示:“社区是实践队员共同的家,看到环境变得整洁,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此次社区卫生清扫活动,不仅有效改善了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还增强了志愿者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活动结束后,志愿服务队将清扫过程中的照片和视频制作成宣传资料,在社区公告栏和居民微信群进行展示,呼吁更多居民加入到爱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以行动践初心,用文化润乡土
——“践行践远”实践团
随着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过半,“践行践远”实践团围绕“清洁家园、传承文化”的核心主题,在服务地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注入活力,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践团以“清洁卫生我先行”为口号,组织队员与当地村民、志愿者共同开展环境整治行动。聚焦村内主干道、公共活动区域及卫生死角,进行垃圾清扫、杂物整理,累计清理垃圾30余袋,整治乱堆乱放点位15处。向村民发放环保宣传手册,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和卫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引导大家养成“门前三包”的自觉,共同维护村容村貌。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村庄道路更整洁、庭院更有序,村民们的环保意识也显著提升。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团结合当地特色,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走访村里的老艺人,记录非遗技艺(如手工编织、传统糕点制作)的传承故事,整理成图文资料,助力文化记忆留存。在村小学开设“传统文化小课堂”,通过剪纸、书法体验、经典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累计覆盖学生10余人次。组织“乡村文化夜话”,邀请村民分享民俗故事、节日习俗,共同编排简易的传统舞蹈和戏曲片段,在夏夜的广场上呈现了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盛宴”。这些活动不仅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活”了起来,更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春日部防卫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7月,春日部防卫队积极参与了城市组织的环境卫生整治社会实践活动。这项活动旨在强化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城市公共区域的环境质量,同时提升队员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在这四天的活动中,春日部防卫队的成员们每天清晨都会准时在集合点碰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城市卫生打扫中。活动范围涵盖了市中心的街道、公园以及几个居民密集的社区。大家首先带着环保袋和夹子,认真捡拾散落在地面的各类垃圾,像塑料瓶、废纸、烟头等都被一一清理,之后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将这些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垃圾箱里。这一过程不仅让队员们更加关注城市环境卫生状况,也锻炼了大家在环保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除了捡垃圾,队员们还重点对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小广告进行了清理。这些小广告贴在墙壁、路灯杆、公交站牌等地方,既破坏了城市的整洁美观,也影响着市民的视觉体验。大家拿着铲子、喷水壶和扫帚,仔细地将这些“城市牛皮癣”铲除干净,让原本被遮挡的墙面和设施恢复了整洁的原貌。
活动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队员们相互配合、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捡拾地面垃圾,有的专注清理小广告,有的则承担垃圾分类和投放的工作,大家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任务。每当看到一片区域从杂乱变得整洁,一面墙壁从布满小广告变得干净清爽,队员们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远远超过了劳作带来的疲惫。
通过这几天的实践,队员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还在合作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实践队员共同努力,让城市的街道更干净、公园更整洁、社区更宜居。这次活动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每个人的微薄之力汇聚起来,就能形成改善城市环境的强大力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市民加入到城市卫生保护的行列中,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总而言之,这次打扫城市卫生的活动,不仅是一次实实在在的环保行动,更是一次对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的深刻体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春日部防卫队会继续积极参与城市环境改善工作,为让城市更美丽而不懈努力。
“青春筑梦”实践团继续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筑梦”实践团继续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专业所长赋能乡村发展,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担当。
在乡村支教方面,结合专业学科优势,实践团成员为当地学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信息技术课程。志愿者们从基础的电脑操作教起,耐心讲解键盘使用、文件管理等知识,还通过趣味编程小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编程逻辑。此外,针对乡村学生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实践团成员专门开展了线上学习技巧分享会,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拓宽知识视野。课堂上,孩子们眼神专注,积极参与互动,对新鲜的信息技术知识充满了好奇与渴望。
助老帮扶同样是实践团的重点工作。成员们走访村里的老人,发现不少老人因不熟悉智能设备,在生活中多有不便。为此,志愿者们一对一地进行指导,教老人用手机查询天气、预约挂号,还帮助他们将常用联系人设置快捷拨号,方便日常联系。对于部分有需求的老人,实践团成员还耐心讲解了智能手机中与健康相关的APP使用方法,让老人能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老人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动手练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针对乡村环境卫生问题,实践团还组织了垃圾清理活动。成员们带着工具,针对街道、角落进行清扫,将塑料袋、废纸等垃圾集中收集并分类处理。在清理过程中,志愿者们还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讲解垃圾污染的危害,倡导大家共同维护乡村的整洁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
从数字启蒙到生活帮扶,“青春筑梦”实践团用专业知识与真诚付出,为乡村注入了青春活力,让“科技赋能”的种子在田野间悄悄发芽,而实践团队员们也在实践中收获了感动与成长!
青春献绿色,山海共清欢
——华韵传承,古韵新辉实践团
随着夏日的热情如火,一群怀揣着社会责任感与环保热情的青年学子,踏上了前往历史名城——山海关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这次,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探寻古城的悠久历史,更是以实际行动,为这片承载着无数故事的土地添上一抹清新的绿色。
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的背景下,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培养青年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华韵传承,古韵新辉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选择了山海关作为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捡拾垃圾,守护绿水青山”的环保公益活动。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山海关古老的城墙上,实践队员们已整装待发。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沿着长城脚下的步道、海边沙滩以及周边景区,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捡拾垃圾工作。烈日下,队员们不畏辛劳,每发现一处垃圾,都迅速上前,用夹子细心夹起,分类放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汗水浸湿了衣衫,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
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实践团队还遇到了不少热心的市民和游客,他们纷纷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有几位外国游客,在了解到活动意义后,主动用生涩的中文表达了对环保的支持,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地球村”的环保理念。
此外,团队还利用休息时间,向过往的市民和游客发放环保宣传册,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互动问答、环保知识小测试等形式,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编辑:李月荣 王静 审核:杨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