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梦童行”实践队开展辅导学生实践活动
七月流火,暑意正浓。“与梦童行”实践队的10天暑期三下乡活动已过半程。实践队员们在2025年7月穿梭于学生家中,以一对一数学辅导为纽带,在知识传递中播撒热爱,在心灵交流中见证成长。
前期筹备中,队员们便带着“因材施教”的初心走访学生家庭。面对不同学段、不同基础的学生,实践队员没有套用统一模式,而是通过细致沟通绘制“学习画像”:高中生姜同学在导数、圆锥曲线处频频卡壳,七年级李同学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混淆不清,还有学生存在解题思路零散、计算粗心等问题。基于此,队员们为每位学生定制阶梯式辅导方案,像为高中生设计“概念梳理—例题拆解—错题复盘”的闭环训练,给初中生准备“教具演示—生活类比—场景应用”的具象化课程,让教学更具针对性。
课堂上的巧思,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地瞬间。讲解圆锥曲线弦长公式时,队员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从两点间距离公式起步,结合直线与圆锥曲线联立后的韦达定理,一步步推导得出结论。当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公式是自己‘长’出来的”,眼中闪烁的光芒让队员更坚信:理解本质比记住结论更重要。面对初中生对“SSS”“SAS”等判定定理的混淆,队员们拿出三角形教具,用红笔标注对应边、角,再结合“拼搭三角支架”的生活场景举例,让抽象的几何语言变成可触摸的具象认知。
为帮学生突破瓶颈,团队创新“错题溯源”法。高中生小姜曾因导数求极值时因式分解不彻底反复出错,队员便专项训练“求导—分解—符号判断”的连贯思维,通过5道同类题强化,他解题速度提升40%,还主动总结出“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速记口诀”。初中生小李总在全等三角形证明中遗漏条件,队员便设计“条件找茬”游戏,让她在对比不同证明过程中发现疏漏,如今已能独立完成综合题推导。这些细节里的坚持,让“错误”变成了进步的阶梯。
“向光而行队”开展“支教传薪火,书香满乡园”实践活动
在这个炎炎夏日,实践队员怀揣着对社会的憧憬与对知识的渴望,踏上了署期社会实践的征途。不同于往常的假期休闲,实践队员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支教。这次实践,不仅是对实践队员个人能力的一次挑战,更是实践队员对社会责任深刻理解与践行的开始。实践队员渴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与孩子们共同播种梦想的种子,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为了确保支教活动的顺利进行,实践队员在出发前进行了周密的筹备工作。首先,实践队员根据学校的教学需求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旨在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实践队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教学技能,为孩子们带来生动有趣的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队员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和困难。由于孩子们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且存在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实践队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实践队员也需要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问和困惑,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这些挑战和困难让实践队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也让实践队员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机会和生活条件。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了教学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也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伟大与崇高。
“青矜力行队”开展“洁净家园,青年先行”实践活动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青衿力行队”开展了以“洁净家园,青年先行”为主题的社区环境美化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入社区各个角落,用扫帚和抹布传递温暖,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活动筹备阶段,实践队员们精心规划服务方案,针对社区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清洁计划。实践队员们特别关注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卫生死角,决心要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服务过程中,这些年轻的身影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实践队员们有的手持扫帚清扫路面落叶,有的弯腰捡拾绿化带中的垃圾,有的仔细擦拭公共健身器材。面对顽固的污渍和陈年的小广告,实践队员们毫不退缩,用铲刀一点一点地清理干净。
最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大学生不仅埋头苦干,更注重与社区居民的暖心互动。实践队员们主动向过往居民宣传环保知识,耐心解答居民关于垃圾分类的疑问。在清理楼道时,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践队员们还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搬运物品。
这次活动让社区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年轻一代的温暖与力量。一位社区老人动情地说:“这些孩子就像自家的孙子孙女一样贴心,看到实践队员们这么认真地打扫卫生,实践队员们更应该自觉维护好社区环境。”
“桑梓情深”服务实践团开展环保宣传,倡导共建美好家园实践活动
2025年7月,“桑梓情深”服务实践团赴家乡开展环保宣传,倡导共建美好家园实践活动。
实践团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清洁工作,另一组则负责环保宣传。宣传组的成员们提前制作了200份环保宣传单,上面印着垃圾分类的方法、节约用电用水的小窍门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内容。实践队员们分成几个小队,在社区的各个角落向居民发放宣传单,并耐心讲解相关知识。
在社区的小广场上,宣传组的同学搭建了一个临时宣传点,摆放着精心制作的环保知识展板。王同学拿着扩音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围观的居民介绍:“大家知道吗?一个塑料袋需要200年才能完全降解,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她的讲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几位老人听得格外认真,还不时提出问题:“那废电池应该扔到哪里呢?”“菜叶果皮这些垃圾能用来做什么?”王同学一一耐心解答,还现场演示了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与此同时,清扫组的同学在清扫过程中,遇到乱扔垃圾的居民,会及时上前劝导,并递上垃圾袋;捡垃圾组的成员则一边清理垃圾,一边向身边的居民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擦拭组的同学在清洁宣传栏时,特意将上面的环保标语擦拭得格外干净,希望能引起居民的注意。就连一场突如其来的小雨并没有影响实践团的热情。宣传组的成员们撑起雨伞,继续向躲在楼道里的居民宣传环保知识;清洁组的同学则趁着下雨,用雨水擦拭公共设施,既节约了水资源,又让设施更加干净。雨停之后,社区的空气格外清新,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干净的地面上,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不少居民在听完宣传后表示深受启发。张阿姨说:“以前总觉得垃圾分类太麻烦,听完同学们的讲解才知道这么重要,以后实践队员一定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几位小朋友还主动要了宣传单,说要带回家里给爸爸妈妈看。看到居民们的态度发生转变,实践团的成员们都非常开心。
“贡乡筑梦服务基层团”开展“播种希望,收获成长”实践活动
在这骄阳似火的七月,“贡乡筑梦服务基层团”开展“播种希望,收获成长”课程辅导实践活动。所谓教学相长,知识传递有温度。本次辅导课程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以及趣味科学、书法绘画等拓展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采用“知识点梳理+错题精讲+互动练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课堂上,实践队员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像是引导者——数学老师用生活实例讲解方程应用,英语老师通过情景对话激发表达兴趣,孩子们的眼神里渐渐多了专注与求知的光芒。除了课业辅导,活动还融入了丰富的互动环节。午后的阅读角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课外书,从科幻故事到历史典故,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每周的“学习小达人”评选,让进步的同学收获掌声与鼓励,也激励着更多人奋勇争先。有位家长在反馈中写道:“孩子回家后总说老师像大哥哥大姐姐,不仅帮他弄懂了难题,还会听他说学校的趣事,现在他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少了很多。”
接下来的日子里,暑期辅导活动将继续以“夯实基础、激发兴趣、助力成长”为目标,陪伴同学们在夏日里积蓄力量,为新学期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让实践队员们共同期待,这段充实的暑期时光,能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一抹明亮的色彩。
(编辑:李月荣 王静 审核:杨崇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