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实施细则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高校生存和发展之本,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严格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基于“校、院二级管理,学校、学生和利益相关方等三方参与,组织机构、质量标准、管理制度、监控评估、信息反馈、持续改进六维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职能,切实肩负起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监督、教学效果评价等责任,形成运行、评价、反馈、改进的教学质量闭环管理模式,更好地贯彻落实《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持续改进实施办法》(校教发字〔202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
学院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组织机构包含工作领导小组、教学督导组、学生信息员队伍。
(一)工作领导小组
学院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组织机构包含工作领导小组一般包括院长、书记、副院长、副书记、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教学办公室主任、教学部主任及专业带头人,全面负责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二)教学督导组
学院教学督导组一般由 5-7人组成,设组长1名,由学院主管教学院长直接领导,并自觉接受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指导。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组织、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指导能力;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水平,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管理;公正廉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甘于奉献,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
(三)学生信息员
学生信息员每年9月份由学院选拔推荐、学生选举产生,每班一名;填写《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审批表》(一式两份)交至教务处,经教务处审核批准后颁发聘书。一经聘任,信息员由教务处直接管理。信息员每学年聘任一次,聘期1年,到期自动解聘。
二、工作职责
(一)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各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2.负责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论证工作,监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3.负责组织教学大纲修订和论证工作,监督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
4.负责落实领导听课、督导组听课、教学部主任听课、同行教师听课与巡看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监控。
5.组织师生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包括领导评价、督导组评价、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和反馈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教学督导组职责
1.对本学院各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意见。具体内容:教师教风、学生学风,毕业论文(设计)过程质量监控,课堂教学监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等)监控,课程考核监控,教学文档规范性监控等。
2.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提交座谈会的情况分析与总结。
3.根据检查督导情况撰写《教学督导简报》,及时、客观地向学院反馈教学运行状态,提出教学工作改进建议。
4.根据教师发展中心工作安排和学院教学工作计划在学期初制订工作计划,定期召开教学督导分析会议,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
(三)学生信息员职责
1.公正客观地收集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实施各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2.真实反映教师调课、停课、不按课表行课、不按时上下课等方面的教学运行信息和教学效果情况。
3.真实反映学生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管理、计划执行、专业与课程设置以及教风建设、学风建设、考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工作会议及相关活动。
5.定期认真填写并报送相关报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6.及时向学院、班级、同学反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所反映情况的处理意见。
7.经常听取、收集所在班级学生对学校、学院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各个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书面、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向主管部门反映。对于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第一时间反馈上报。
8.协助组织学生网上评教工作,努力提高班级学生评教质量。
9.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三、具体措施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对标专业认证标准,围绕“三个目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三个支撑”(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对接关系、课程教学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三个机制”(质量监控机制、达成情况评价机制、持续改进机制)、“四个体系”(师德养成体系、学会教学体系、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体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认证主线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既要保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又要保证毕业要求对认证标准的全覆盖,不缺项漏项,不盲目拔高,使得各指标点可学、可教、可测、可达成。
(二)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基于反馈持续完善教学大纲。落实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规范评价量规,完善过程性评价。大纲中应包含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与方式的对应关系。
(三)加强课程建设,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落实教材选用和管理制度,做实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将三全育人思想、课程思政、现代教育理念、终身学习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及时丰富课程资源,调整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运用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课堂教学时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和团队合作学习,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四)基于专业认证标准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立足学生学习成效与质量,建立适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形成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和改进的课程评价闭路循环机制。
(五)全面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建设
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加强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的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整体质量。
(六)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应用型大学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1.深化“校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加强与行业、行政部门和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学生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规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制度,明确实践教学基地遴选标准,加强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检查、监督和管理与评价,保证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充足、地域分布合理、质量较高、相对稳定。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合理设置实践课程,本着基础性实践、提高性实践及综合性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课程实践、社会实践、学科专业实践和教师教育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探索和扩充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形成对毕业要求及其分解指标点的合理支撑,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4.优选指导教师。加强和行业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实习单位的沟通交流,严格落实“双导师制”,执行实习生指导教师的遴选标准,加强实习导师培训和指导监管,规范实践指导、能力提升、条件保障与考核评价各环节。
(七)完善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保障教学质量
坚持“一主线、三段式”的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对专业教学进行监控与评价,保障专业毕业要求达成。“一主线”即基于本科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主线,“三段式”即在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进行的全程教学工作监控。
1.期初。进行教学准备检查,具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到位情况、教学管理人员到位情况、教室和实验室准备情况、教材发放情况、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情况、教学督导计划制订情况、课程教学计划进度制订情况、教案撰写情况、教学部活动计划制订情况。
2.期中。进行教学质量跟踪检查,具体包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课程教学计划进度执行情况、教学部活动计划执行情况、教学督导计划执行情况、教案检查、作业和实验报告批改情况、学生信息员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情况、实验开出情况、召开学院、专业二级学生座谈会。
3.期末。进行教学效果检查,具体包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教学督导工作总结、教学部活动总结、课程教学计划完成情况、考试命题与试卷管理情况、期末考试安排与考场情况、阅卷与成绩登统情况、考核资料归档情况、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评教情况、教师评学情况、领导和同行听课评教情况。
(八)健全与规范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内部评价机制
依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质量达成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包括评价制度、评价责任机构、评价对象、评价周期、评价依据、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评价责任人,院内定期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
(九)建立健全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制度规范,明确责任机构、工作周期、跟踪对象与方法、收集的信息、结果的利用,且有效实施;建立健全行业部门、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与制度规范,明确责任机构、评价周期、评价方法、信息收集渠道、结果的利用,并有效实施。
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
2021年10月15日